
10多年来,面对艰苦恶劣的自然条件、复杂多变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中国石油集团苏丹项目团队以三大责任为己任,从实践中总结出六大优势经验,闯出了一条快速发展的成功之路,创造了辉煌业绩,为中国石油加快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履行责任诠释品牌价值
坚持履行政治责任,为实现海外石油项目的突破,中石油集团公司派出精兵强将来到苏丹,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一举中标苏丹1/2/4区项目,拉开了中国石油进入苏丹的帷幕。中国石油集团苏丹项目团队加强与政府和伙伴的合作,信守合同,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之路,在不到10年时间里帮助苏丹建成了上下游一体化的石油工业体系。中国石油集团苏丹项目团队不断加大对新项目的投资,采用新技术,在不断探明和增加新地质储量的同时,产能建设不断跃上新台阶。为“十一五”末中国石油集团苏丹项目团队实现战略目标夯实了基础。
坚持履行经济责任,中国石油集团苏丹项目团队10多年来,通过完善加强管理创新,统筹安排,细节分工,投资项目和工程服务项目取得了好的经济效益。目前投资项目从陆上项目到海上项目、从上游勘探开发到下游炼化销售,涵盖了全部石油链。工程服务项目从地震勘探、钻井工程服务,到管道建设、工程项目建设等,囊括了石油工程技术服务绝大部分内容。
坚持履行社会责任,中国石油集团苏丹项目团队关注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关注社区发展,特别是在油田作业区,尽力帮助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条件;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积极推动雇员苏丹化,培养苏丹石油人才,力所能及地投入大量资金,无偿支援苏丹发展农业、教育、文化、医疗事业,筑路架桥,积极参与公益事业,造福苏丹人民,扩大了中国石油在苏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树立了中国石油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良好形象,营造了双赢局面,为确保中国石油在苏丹规模、有效、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截至2008年2月底,中国石油在苏丹当地开展公益事业,用于苏丹科教、文卫、农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捐资累计高达4387万美元(包括以中国石油的名义,通过1/2/4区、3/7区和6区联合作业公司按照股份比例出资),为当地建学校、打水井、修水塘,发展农业灌溉和水产养殖,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苏丹当地受益人数超过150万。
发挥优势走上国际舞台
充分发挥集团公司整体优势,在苏丹投资项目的带动下,中国石油各个专业的工程技术服务队伍,以苏丹为依托,走上国际舞台,开拓国际市场,树立了良好商誉。而中国石油工程技术服务队伍的整体进入,也成为中国石油集团苏丹项目团队高质量运作的根本保障。
充分发挥中国石油的科技优势,在联合作业公司,中方人员成功地引进和推广了中国石油滚动勘探、开发的理念,发挥技术优势,主导着重大技术方案的决策,为项目的增储上产、实现高效开发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1/2/4区项目自1996年接手以来,新增地质储量是美国雪佛龙公司在该区10年勘探发现成果的近3倍。
苏丹3/7区在中方接手后的4年内,相继发现了法鲁济大油田和多个整装油田,具备了年产原油1500万吨的物质基础,并已建成千万吨级产能规模,有效解决了“三高”原油安全外输的世界级难题,为3/7区油田今后稳产高产提供了安全保障。
中国石油先进实用技术和生产组织管理方面的特长与合作伙伴在国际商务、法律等方面的经验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增强了项目的生命力。
中国石油集团苏丹项目团队充分发挥人才优势,10多年的海外实践,使中国石油集团苏丹项目团队探索出了解决优秀人才短缺问题的途径:一是不断完善人员借聘制度。二是探索公开招聘方式,拓宽人才来源渠道。三是坚持以岗位锻炼为主、脱产培训为辅,强化员工的技术、商务和语言能力。四是积极探索雇员本地化,努力培养优秀的当地员工。
截至2007年,苏丹上游投资项目已向总部及其他海外项目输送各类技术和管理干部416人,输出骨干及副经理以上人才223人,项目副总经理以上干部50多人,工程技术服务项目累计为其总部及其他海外项目输送人才1300多人。
强化安全环保管理优势,中国石油集团苏丹项目团队健全中方防恐和HSSE协调机构,在各作业现场成立了中方安全协调小组,妥善解决了多起当地部落围堵油田现场作业人员的事件;与SOS国际救援组织合作,建立了中方重病、重伤人员应急救治体系,同时设立了苏丹诊所,提高对中方员工的医疗诊治水平。
在项目具体运作中,结合苏丹实际情况及项目管理的需要,逐渐形成了有中国石油特色的HSSE管理办法,使HSSE管理水平上了新台阶,取得了HSSE管理业绩。
继承和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优势,中国石油集团苏丹项目团队的成功是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在海外的集中体现。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社会条件,中国石油人始终保持着昂扬斗志。
由于1/2/4区产能建设工期短、任务重,中国石油人克服重重困难,在不到两年的时间,1/2/4区项目第一船原油装船出口,创造了世界石油史上的奇迹。
在联合作业公司,中方人员贡献最大、收入最低,但大家无怨无悔。
2005年11月,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访问苏丹,在听取集团公司的工作汇报后称赞,中国石油的海外队伍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胜利的队伍。
发挥党组织和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中国石油集团苏丹项目团队始终坚持队伍走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党组织活动就开展到哪里的原则。大力开展以理想事业、团队精神、综合素质、道德情操为主要内容的四项思想宣传教育,初步建立了以一个机制、五个体系(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和党建工作体系、党员教育培训体系、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干部队伍建设体系与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体制。
中国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帮助苏丹从勘探开发到炼油化工,建立了完整的上下游一体化的现代石油工业体系。苏丹从石油进口国一跃成为石油出口国,财政收入由赤字变为盈余。国内紧缺的航空煤油、柴油和化工产品等已得到充足的供应。苏丹总统巴希尔曾说,苏丹石油工业的开创,贡献最大的是中国,干得最出色的是中国石油!2005年11月,巴希尔总统在会见中国石油高级代表团时再次强调,苏丹政府和人民非常感谢中国、非常感谢中国石油。如果没有中国、没有中国石油的真诚帮助,苏丹的石油工业就没有今天的成就。石油投资是苏丹实现和平的主要原因。中国石油不仅给他们带来了石油,也带来了和平。
上世纪末,受宏观经济影响,企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从1999年到2001年,由于中国不上常规火电站项目...
“文”与“化”并联使用,较早见之于战国末年儒生编辑的《易·贲卦·象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