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节能减排>> 正文

为政府搬迁污染企业叫好

企业报道  2016-12-15 09:58:33 阅读:

 

  众所周知,大城市环境压力大。比如北京、上海、广州市每天都要播报环境指数,政府也制定了每年的蓝天计划,下了军令状,每到年底,环保部门紧张得不得了,生怕指标落空。因此,对企业减排,政府管得也特别紧。

  随着环保压力的持续增加,昔日繁荣的珠三角、长三角污染环境的小化工企业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在环保重压下,一些小化工企业纷纷被限令关闭,今年就有上千家小化工企业被限期关闭、搬迁。为此,小化工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震撼。有一家化工企业2007年4月刚通过了各方面验收投产,岂知刚过半年多就被列入关停企业名单。

  笔者认为,政府搬迁化企的做法非常值得各地借鉴。南京市给了化企搬迁3项优惠政策。一是原址土地的出让收入,除扣除政府土地收益和相关费用外,其余全部返还企业。搬迁企业原址一般位于主城区,土地价值高,其出让收入很可观,可以解决搬迁企业筹建新厂所需的大部分资金。二是每年从工业发展资金中安排2000万元专项奖励资金,用于对及时搬迁企业的奖励。三是为治污补助,搬迁企业上一年缴纳的排污费可作为搬迁后污染治理补助资金,专项用于“三废”治理设施建设。这3项政策实施后企业有了搬迁积极性,但职工的工作仍然需要做。南京市各家需要搬迁的化企都将搬迁作为技术改造和企业重组的良机,在新的厂址采用了新的工艺和产品方案,实行了精干的劳动力组织,为此妥善做好原有职工的安置分流工作,做到“保留岗位的职工组织好,调整岗位的职工培训好,无岗位的职工安置好”。

  笔者认为,不能因为一些企业存在一些污染问题就让其“速死”。希望企业在制定小化工企业关闭、搬迁计划时,应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出发,从引导产业发展的角度进行科学规划,帮助企业跨越环保、节能等技术门槛,向产业升级的方向迈进。

更多专题
明起东方

上世纪末,受宏观经济影响,企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从1999年到2001年,由于中国不上常规火电站项目...

企业文化在重塑中得新生

“文”与“化”并联使用,较早见之于战国末年儒生编辑的《易·贲卦·象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