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沂源,近年依靠企业成功上市,不仅一举摘掉贫困县帽子,实现富民强县,而且经典地诠释了资本市场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作用,被誉为“沂源现象”。山东省发改委于2008年3月在此召开全省县域资本市场发展现场会,要求“复制沂源”,点燃县域企业上市热情。国内知名媒体纷纷对“沂源现象”进行报道。而缔造“沂源现象”的具体实践者乃是山东省文明单位———沂源县工业公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该公司成立于1998年4月,是全国首家县级公有资产运营机构,注册资本12798万元,现有县供电公司、鲁村煤矿集团、热电公司等5家参控股企业。10年来,该公司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殚精竭虑的精神、默默无闻的风格、精打细算的做派,管理和运营公有资产,其经验在《国有资产管理》等国家、省市级媒体刊载,并荣获两项国家级一等奖,多项理论创新成果受到各级重视与推广,公司董事长王传明兼任山东理工大学客座教授。
做活资产重组文章:雪中送炭助推企业解困
企业转型和改制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往往是资金短缺,而又由于效益欠佳往往达不到银行的投资门槛,造成经济发展长期“缺血”,并逐渐失去“造血”功能,难以形成良性循环。沂源公资公司成立后,以资产重组为手段,在为企业“输血”的同时,注重激活其“造血”功能,先后使10余家企业走出困境。
———斥资“输血”,使困难企业凤凰涅
。原省属下放企业动力机械厂1999年破产后,一度因拖欠职工工资、集资和养老保险金等问题造成职工大规模集体上访。沂源公资公司通过多方协调疏导,使职工对企业的改制逐步认可与接受,又先后为职工垫付养老金等累计900余万元,稳定了职工队伍,并积极帮助该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使之逐渐步入健康发展道路,一举成为全县经济发展先进单位。沂源制革总厂一度是沂源县纳税大户、重点骨干企业,因流动资金紧张陷入困境,沂源公资公司先后为其投放工业发展基金900余万元,使之逐步走出困境,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4.2亿元、利税1942万元。
———关停重组,使劳动密集型企业盘活资产。沂源公资公司对原二轻系统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了关停并转。如对服装总厂资产重组,成立北派服饰,之后由棉纺厂控股;对美术公司破产重组,成立源盛工艺品公司;对塑料厂改制重组,成立合利塑料公司、盛玛塑料公司和华信公司。从而盘活了资产,使这些企业走出困境,实现了良性发展。
———合资联营,使蓝天集团撤销后重整旗鼓。沂源公资公司注资200余万元,启动蓝海公司,经资产运作由县内优势企业控股,2007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已成为沂源县骨干企业之一。将县水泥厂与山铝公司合资启动,石桥水泥厂独立运作成立鲁源水泥,鲁中建材资产被鲁中玻纤部分利用,资产运作盘活了存量资产,使企业逐步启动并正常运行。
近年来,沂源公资公司以资产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发展需要为动力,使公有资产或进入或退出,盘活困难企业十几家。截至目前,有29家企业得到工业发展基金的支持。做大担保投资文章:锦上添花催生企业上市
沂源公资公司的成立,实现了由国资局监管资产变为由专门的公资公司运作资产的飞跃。该公司积极做好资本运作的文章,用有限的工业发展基金扶优扶强,先后支持优势企业新建和技改项目近20个。由于时逢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银行紧缩银根之时,沂源公有资产的快速便捷投入,同时吸引了银行的资金跟进,使企业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机会,在其它区域企业发展受限之时,沂源县企业快速提升到一个新的发展平台。公有资产投资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全县6大产业基地和12个企业集团的形成和发展,更为沂源工业企业的竞相上市积聚了宝贵资源。
沂源公资公司催生了4家企业成功上市:———药玻公司,1998年为其模制抗生素瓶项目投资500万元,使其快速投产达效;进而又投放700万元,使其在上市前的关键时期完成了西林瓶项目的技术改造,于2003年5月在沪主板上市,公有股以18%的份额也成为企业上市获益最大的大股东。———瑞阳制药公司,自1998年起投资500万元参与其重点项目建设,在上市前的关键时刻,为其贷款担保8500万元,使技改项目顺利投产达效,为企业2005年9月在新加坡上市夯实了基础。———鲁阳公司,公资公司与其合作改组改造热电厂,壮大了鲁阳规模,仅实现电厂对鲁阳公司直供电一项,每年降低鲁阳公司运行成本过千万元,为其2006年11月在深交所上市起到了基础性作用。———联合化工公司,公资公司投资300万元支持其222重点工程建设,又在2006年企业技改的关键时刻为其贷款担保5000万元,使其跨越发展,于2008年1月在深交所上市。
沂源公资公司助推了3家企业后备上市:———沃源纺织公司,提供500余万元支持其压锭改造,使之摆脱困境;又陆续投资205万元,支持其发展,为其提供贷款担保3000余万元,批量引进日本喷气织机提升技术水平,现已被总后勤部确定为定点企业,2007年实现利税6336万元,成为颇具后发优势的上市公司苗子。———瑞丰高分子材料公司,最初该项目是在县化肥厂内部由公资公司注资支持上马,2004年县化肥厂资产重组后改制独立,公资公司先后为其投资800余万元,企业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1.95亿元、利税1757万元,成为沂源县重点培育上市的又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华联集团公司,公资公司将控股的鲁村煤矿股份对其高份额转让,支持华联集团公司多元化经营,为其上市融资创造条件,2007年企业实现利税4.2亿元。
10年中,沂源公资公司或投资、或转股、或贷款担保,以不同的方式,适时注入活力,为企业上市发挥了“垫脚石”和“助推器”作用。这些成功案例,成为沂源县企业上市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的重要标志。做强融资帮扶文章:胸怀大局促进社会发展
工业发展基金,顾名思义是用于工业经济发展。而县域内的社会事业状况也与企业发展成正相关关系,沂源公资公司发挥公有资产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支持了县域社会事业的高起点、大跨度发展。该公司先后为沂源一中建设提供首期贷款担保4000万元,为村村通硬化道路工程提供400万元启动资金,使沂源成为山东省第一个村村通硬化道路的县,为博沂路改造提供贷款担保1500万元。特别是7次为银丰典当行支付社会集资970万元,妥善化解了一触即发的恶性群体上访事件。积极为薄弱村帮扶、路域环境综合整治、荒山绿化、城乡文明共建等多次提供无偿资金。由于积极参与社会事业,先后荣获省、市、县各项表彰奖励21项,并多次介绍典型经验。
沂源公资公司作为县公有资产运营及管理的责任主体,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做到了公有资产收益应收尽收、颗粒归仓,实现了公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最大化。公司成立10年来,公有资产运营的结果是在工业发展基金不断增值的同时,收益挣回了一个公资公司,为社会事业垫支了一个公资公司,公有股收益部分为环境兴县奉献近两个公资公司,公有股实现税收为县财政贡献3个公资公司,股本增值两个公资公司,上市公司的公有股市值相当于10个公资公司。沂源县工业公有资产公司的总贡献和总市值是公资公司成立之初的十几倍。如果把被帮扶的企业用总市值来衡量,公有资产辐射带动的资产总额已过百亿。做好强质树形文章:以人为本构建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动力。沂源公资公司高举企业文化大旗,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了和谐发展。该公司于2003年明确提出“强素质、树形象、提效益”的企业文化建设总体战略,并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建设学习型机关,注重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多次组织《哈佛管理全集》等相关专题培训,组织员工参加各类业务学习和教育培训。实施竞争上岗、公开招聘、社会化招聘,坚持了重实绩、重品行的用人导向和用人机制。开展送温馨活动,实行亲情式管理。长期坚持为职工过生日、送贺卡,为职工查体,为老干部过节。积极倡导“让领导省心、让大家放心、让自己舒心”的文化理念,形成了人人之间互相尊重、部门之间互相协作、上下之间互相关心的良好氛围,秉承了“团结、奋进、专业、务实”的企业精神。
沂源公资公司以争创省、市级文明单位为载体,建树了良好的企业形象。成立专门机构,层层建立责任制,制定《千分制责任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切实把文明创建和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把文明创建指标量化到每个岗位、每位工作人员,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有责任。注重员工整体文明素质的提高,把整个创建工作化为全体人员学习文明、践行文明、创造文明、享受文明的过程。大抓环境综合治理,成为了市级绿色文明家园和花园式单位。坚持地企共建、同创和谐,大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该公司先后被命名为县级文明单位、市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单位。
10年风雨历程,10年辛勤耕耘,10年丰硕收获。沂源公资公司演绎的生动实践,助推了沂源工业的健康快速发展。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10.3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28亿元,其中工业的支持率超过70%。勤劳立奇志,创新铸华章,站在新起点,沂源公资公司正励精图治,一步一个脚印地迈向更新更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