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潘一新在改革开放中艰苦创业,不断创新经营观念,以实际行动贯彻国家提出的加快汽车关键性零部件国产化进程的汽车工业政策。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准确把握商机的能力,果断决策,摆脱行业新一轮技改升温不惜竞相负债的羁绊,独辟蹊径,敢为人先,在稍纵即逝中抓住合资机缘,与国外同行业厂商达成共识,通过合资方式“借鸡(机)下蛋”,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把他所领导的企业推向发展快车道。
在合资谈判过程中,潘一新坚持性和灵活性相统一,促成了安庆活塞环株式会社、美国FM公司三方共同组建了第一家合资企业——安庆帝伯格茨活塞环有限公司(ATG)。在确保国有资产增值,确保全厂员工同步进入合资企业,确保党、工会组织同进入合资企业的前提下,实现了合资三方互利互惠、利益均等合资框架。在出资方式上,外方均以现汇出资,避免了外方以设备作价入股的弊病;在商标使用上,三方商标享受同等待遇,即三方均按销售额的0.33%提取使用费;在三方经营者的年薪分配上,各方均按100万提取,但潘一新分文未取,他将这笔钱统统划归企业。他为企业,为了员工,置个人利益于度外,维护了民族工业的尊严和国有企业的利益。潘一新以其卓越的经营才能赢得了经营管理上的核心地位,成功地将中国活塞环工业迅速提升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创了中国活塞环工业新纪元,成为名符其实的行业巨人。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潘一新响应安庆市委、市政府把安庆建设成为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的号召,提出了通过发展零部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战略。1999年12月,他所领导的安庆环新集团、ATG公司与日本帝国活塞环株式会社投资2亿元共同创建了新的合资项目——粉末冶金气门座圈。这一汽车、摩托车主要零部件项目,不仅适应了我国汽车关键零部件国产化和汽车无铅化的市场需要,而且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该公司的产品已广泛为国内用户配套,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销售、次年盈利的计划。2001年5月,为满足国内日益严格的排放和环保要求以及各大主机厂提高发动机寿命的要求,又引进了日本TP、美国FM公司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缸套制造技术和设备。目前已具备年产50万只缸套的能力。同时在国内大型发动机厂家进行了装机试验,得到了主机厂的一致好评。
2004年12月,环新集团又与日本帝国活塞环株式会社双方合作创办了第6个合资企业——安庆安帝机益精机有限公司,国内惟一的一家专业生产各种活塞环、活塞、缸套、气门座圈等汽车、摩托车零部件的制造销售厂商,零部件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公司先后成立了汽车销售、维修及出租车营运几家公司。
巍巍泰山脚下,涓涓柴汶河之畔,坐落着一个年产原煤200万吨的大型国有煤炭企业——山东新汶矿业集团协庄煤...
陕西延长油矿管理局瓦窑堡钻采公司在特低渗透油层储量小、物性差、单井产量低的情况下,坚持“以科技开发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