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芮城县西建•花园小区东区有一片纵横整齐、错落有致的楼房,居民们常常也叫写字楼,住在写字楼7单元二楼东户室内的杨志超老人,今年88岁,耳不聋、眼不花、说话利索、腿脚利落、身体很好,还能经常骑上自行车、往返二十多里地,到大禹渡电灌站看黄河之水上高垣的情景,听滔滔黄河哗哗的流水声,领略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诗情画意。经了解,杨志超老人1931年出生于芮城县古魏镇新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自幼勤奋好学、尊敬师长、崇德向善、孝敬父母,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后因生存和生活所迫辍学务农,由于他经历了新旧两个社会,所以特别珍惜新社会的生活,并且对农民及弱势群体有着悲悯情怀,从1956年开始当生产队记工员,1960年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担任大队会计,1967年担任三结合负责人,他大公无私,工作极端负责任,并以其人品和能力赢得群众和组织的信任,从1970年开始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一直干到1987年退居二线,工作期间,他带领村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多种经营,壮大集体经济,努力改变当时村里“吃水如吃油,天天为水愁,上粪如撒盐,一半卫生田”的落后面貌,从养猪起步,生猪存栏最高时一千多头,先后办了七个粉坊,买了七台拖拉机和一辆汽车……,小麦亩产由120斤过了千,棉花亩产16斤过了百,从吃返销粮三万五千斤到向国家贡献三十五万斤,新村成了赫赫有名的先进典型,吸引了许多外地人前来参观学习,他荣升为公社党委委员、副主任和县委委员,光荣地参加了省里的党代会和五届人代会等等。杨志超老人和老婆育有一子六女、七个孩子,个个都很出色,他老婆10多年前去世后,便随着儿子一家人生活,就住在花园小区东区(写字楼)这里已有八年多了,子女们成家立业后不忘养育恩,各尽所能,满足所需,争着尽顺,使得他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四世同堂、老幼和睦、和谐美满的幸福家庭,让他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杨志超老人认为,子女们不叫老人生气就是最大的孝顺!
谈到居住在写字楼这里的亲身感受时,杨志超老人一连说了几个好,并且还举了两个遇事不用愁的例子。他说,
西建集团建造的楼房质量好,不但坚固耐用,吃喝拉撒睡功能齐全,通风透光,冬暖夏凉,而且把防8级地震的事在设计建造时就早早地都考虑进去了,叫人住的放心;西建集团管理的小区物业好,不但环境干净卫生,楼道扶手一尘不染,而且份内工作份外服务从不含糊,让人真心服气,叫人住的安心;西建集团对待老人好,不但每年老年节,董事长刘智强都带物业人员,对小区八十岁以上高龄老人进行慰问,而且还在《西建风采报》上,开辟了“老年人天地”栏目,刊登专访老人的文章,使名不见经传的老年人报上有名有影、网上有文字记载,打开电脑就能看到,把满满的正能量传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让人心悦诚服,叫人住的暖心。这也缘于西建集团下属正通物业公司管理员范民强,他作为小区的一名普通管理员,为业主做了许多他本职范围之外的事情,多次捡到并归还业主遗落的财物,帮业主联系医生看病,给业主接送孩子和老人等等。例如,2015年,由于连续半个多月的强降雨,花园小区东区(写字楼)业主武老师家墙体出现了小部位的渗漏,武老师拨打了西建正通物业的值班电话,大概10分钟后,物业公司的维修师傅就来到武老师家查看渗漏情况,现场确定了维修方案,并定下了维修时间,但由于武老师每天都要在学校上课,不能在家配合维修,小区管理员范民强师傅得知他这一情况后,主动帮武老师把家里的物品进行了整理,用篷布遮盖严实,防止在施工过程中灰土落到家具和家电上。后来邻居告诉武老师,范师傅每天都会拿着他家的钥匙给施工人员开门和锁门,并陪在一旁与维修人员一同干活。工人维修结束后,大热天里,范师傅又顶着烈日,冒着酷暑将施工后的建筑垃圾用垃圾桶,一桶一桶的从5楼提到楼下倒在垃圾池里。前后十余天的工期,范师傅就替武老师忙了整个工期。再例如,2016年夏,武老师和家人去西安办事,家里阳台上水管因长期风吹日晒导致水管破裂,导致家里积水近2厘米深,邻居们发现后,立马告知了小区管理员范师傅,范师傅得知后,果断地关闭了武老师家的室外水阀,并及时与武老师取得了联系。当得知武老师不在家,无法及时赶回来时,范师傅积极组织物业人员帮助邻居们打扫积水,才使武老师和邻居家中幸免一场“水灾”。
归根到底,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西建集团向质量要效益,用口碑谋发展,以管理铸品牌的好做法。对此,杨志超老人非常认同认可。
衷心祝愿88岁的杨志超老人:称心如意,幸福快乐,笑口常开,益寿延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杨聪敏 杨静)
这是一块充满生机的土地,这是一座迸发激情与活力的新城---2018年,一个注定载入地方史册的精彩年轮,2018...
改革就这么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如何减少阻力,二是如何减少摩擦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