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那些年的苜蓿和洋槐花

企业报道  2019-04-18 09:36:19 阅读:

 

  人啊,四十而立,总是无意间,想起小时候的往事。今天啊,突然想起和小伙伴们去撅苜蓿的事。至今都记忆犹新。

  在我小的时候,村里我大伯家种的苜蓿。那个时候,百草萌芽,万物复苏,也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不像现在,大棚菜,各种新鲜蔬菜都有。那时的苜蓿就好比现在的海味一样的香。每天放学的时候,我就和几个小伙伴提着拢,拿着铲子去撅苜蓿。这时麦子刚发芽,几乎没有野菜。大伯看的很紧,怕有人偷撅苜蓿,我们就偷偷的溜进去。那时苜蓿很小很嫩,只能用手指掐,我们就快快的掐了半拢跑回家。当时感觉很有成就感。

  天刚蒙蒙黑。我就提着半拢苜蓿回家,妈妈哗的倒在地上。我们一家人在摘苜蓿,准备明天的佳肴。把不能吃的留下来喂鸡。每到过完年妈妈就抓些小鸡养,给过年备用。这大概也就是我们农村的正常生存模式吧。

  摘过苜蓿,第二天早上就成了我们饭桌上的美味了。有时候妈妈,给苜蓿伴些面粉,放锅里一蒸,熟了用油泼辣子,蒜水一调,那是个香啊,至今都难忘。有的时候苜蓿多了,妈妈留点给中午,放到面条里,再切点韭菜炒熟放到面条里,真正的好吃。

  每年的四月份,苜蓿长老了,吃不成了。洋槐花就可以吃了。我们几个小伙伴放学就提着拢,拿个铁钩去摘洋槐花,到了槐花树下,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摘的往嘴里塞,把肚子吃个饱。然后就慢慢的摘洋槐花。那个摘的时侯真叫扎人,那刺扎的好痛,但心里好开心。

  那时侯能吃的也就这些了,不像现在这么丰盛。想想过去,再看看现在,感觉好幸福啊,党的政策好了,我们农民也过上好日子了。(王斌)

更多专题
猛攻重点难点,唱响新时代主旋律

中铁四局重庆分公司紧随局“做大做强”战略,坚持“匠心”铸品牌,“实干”争一流,为“品质中铁”积极融入...

靠人品践行改革引领创业 施仁德善待民工驱动发展

巍巍中条山南麓,滔滔黄河水北岸,依山傍水的芮城县,位于山西的最南端,地处秦、晋、豫三省交汇处,素有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