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钟拨回到两月前,看着一辆辆装载支架的梭车缓缓从副平硐驶出,好像五味瓶被打翻在心窝里,顿时百感交集,七个多月的矿工生活就像幻灯片放映般在脑海中闪过。便想着用文字来代替回忆,用笔尖来记录七个月的点点滴滴。
七个月前,那时的我刚刚大学毕业,在收到陕煤集团陕北矿业的offer后,我知道我即将踏上父亲走过的那条乌金路,殊途同归,我知道我的这条乌金路,是一条远离家乡的北移路,没有亲情呵护,没有好友相伴,这条路注定孤独,但饱含着我这个煤二代,对于煤海的向往。
七个月,我穿着笨重的防砸靴踏遍了15208综采工作面的每一个角落,我清楚的知道什么是两进一回的U型通风,知道了什么是切眼、什么是上隅角…….更知道了安全上岗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重要性。
七个月,我背会了三份“岗位描述”文本,从一个跟着煤机清大脚煤的标化工,到看转载机的三机工,成长为一个持证上岗的综采维修电工。
七个月,我参加了不计其数的安全考试、培训,学会了一份份规程、措施,和工友前辈们,在300米长的工作面挥汗如雨,经历了工作面的初采放顶、过沟开采以及最后的挂网末采。
七个月,我感受到了煤矿工人特有的“煤海情缘”,在这里我们都是往年之交,哪怕比我父亲都大的伯伯,我都会亲切的叫一声:“哥。”因为我们同甘共苦,一起扛过排水管路,一起清过大脚浮煤,一起伴着煤尘吃过班中餐…..我们彼此信任、彼此关心照顾。
七个月,我从一个天马行空的浪漫主义“诗人”,成长为一个拿着螺丝刀的实干家。刚来的我仗着大学所学的理论知识,总喜欢拿着电路图和师傅们高谈阔论,等到实际操作的时候,只能略带窘迫的说一声:“我不太会弄。”为此我拿起腰间别着的螺丝刀,拧螺丝、查失爆、挪水泵……用工作中的小收获和师傅传授的经验给自己不断充电。
七个月,我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积极参加公司举办的各种活动,因为我更想证明新时代矿工生活不只有上班、下班,我们更有责任、义务让自己的业余生活变得饱满、富足。“集团公司军训优秀标兵”“公司岗位双述第三名”“体能大赛团体第三名”以及那成为记忆的“15208精品工作面”这便是我七个月最大的收获。
七个月,我又重拾笔杆成为一名区队兼职通讯员,我忘不了我写任哥那篇宣传稿,发表后任哥激动的拍着我的肩膀给我说:“干了这么多年煤矿,没想到哥也能上新闻!”这也给了我十足的动力和写下去的信心。
倘若时光倒流,提前告知我未来所要面对的一切。那肆意拍打面庞的煤尘,那埋葬青春的老塘,我也依旧会义无反顾的选择挑战,因为我热爱那片“海”,向往那片“海”,即使经历无数次狂风骤雨,那片“海”依旧在我的心中!(乔博)
他从江淮大地走来,怀揣对矿井通风事业的热爱,一腔热忱投身到内蒙古麻地梁矿项目的火热建设当中。他是皖北...
他们是一群高知机电工,有专业的技能,也有过硬的技术。他们不忘初心,选择为煤炭事业挥洒汗水奉献青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