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攀枝花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米易县委团结带领全县23万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市委“一二三五”工作思路和县委“奋力争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奋斗目标,“四个提升”取得实效,“四个米易”建设进一步推进,“一城三区三基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本报记者推出米易县走出一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的经验和做法,以飨读者。
■ 单文浩 周翼 本报记者 张建忠 樊 瑛
●米易城市LOGO雕塑
●朵洛荷
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四川米易县的“初心”,群众生活的富足和幸福,是米易县继续前进,倾力打造“一城三区三基地”的不竭动力。
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大潮中竖起大旗
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米易县以先行者的姿态,在全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大潮中竖起大旗,着手开始大力发展立体农业,到20世纪90年代已建成国家“南菜北调”基地。
近年来,依托充足的光热资源和典型的立体气候条件,围绕攀枝花市委、市政府“倾力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基地”的战略部署,米易县委、县政府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早春蔬菜为主导产业,以粮经复合型“菜—稻”轮作为主要耕作模式,主推规范化保护设施栽培、蔬菜嫁接栽培、水肥一体化滴灌、病虫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等标准化生产技术,实现了土地、光热资源的集约化利用,粮菜生产同步推进,走出了一条“立体、生态、精品”农业之路。
农业在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沃土上释放着独特魅力,洋溢着无限光彩,“阳光米易”特色农产品已然成为米易现代农业的一张名片。米易独特的光热资源有利于发展特色农业,造就了农产品“早、稀、特、优”的特点。立足自身资源优势,经过仔细调研、分析,米易县委、县政府把准农业发展脉搏,合理规划布局,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把目标锁定在“特色”二字上,真正激活农业发展活力。
经过多年的培育,全县形成“三带五基地”的特色农业产业格局。安宁河流域9万亩早春蔬菜产业带,二半山区20万亩早春枇杷、晚熟芒果等特色水果产业带和中高山区20万亩优质核桃等现代林果产业带的“三大”农业特色产业带,以及以早春蔬菜、特色水果、优质烤烟、畜牧水产、特色花卉等为代表的“五大”特色农业产业基地。
龙肘山下,安宁河畔,米易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步伐铿锵有力。一串串殊荣也纷至沓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南菜北调基地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全国蔬菜发展重点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国家农业全产业链开发示范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农产品主产区县)、全省乡村振兴规划试点县。
围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米易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立足自身优势,突出“农业富县”取向,以打造现代农业升级版为目标提升核心竞争力,坚持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加快建设安宁河流域农文旅产业融合示范区,着力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按照“管理精细化、生产标准化、发展绿色化、经营规模化、产品品牌化”的要求,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走出了一条绿色、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依托资源优势,建立起具有竞争力的工业集群
身处“聚宝盆”,米易依托资源优势,建立起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工业集群。通过近20年的发展,米易县积累了良好的工业基础,但也面临着产业层次低、产业链条短、产业集聚度不够、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核心技术缺乏、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突出问题。
近年来,米易县围绕市委“工业不强不叫攀枝花”的战略部署,做大做强钒钛产业链的上下游和左右端,全面落实一企一策、工业奖补等帮扶企业稳产达产、转型升级政策措施,积极引进新产业形态,推动米易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位于米易县垭口镇的上海英佛曼先进表面功能性纳米材料生产基地施工现场,随着工程建设有序推进,3个厂房主体钢结构和大部分墙面建设已全部完成,相关配套设施也将于年底建成。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能为1000吨,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利税1亿元左右。但是真正让米易看重的,是该项目打破了美国的行业垄断,为米易县打造“全国纳米材料生产基地”奠定坚实基础,也为我国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方面的进一步发展作出贡献,这也是米易县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和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到攀调研重要指示精神,努力实现工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生动实践。
为使项目顺利落地,米易县首次采取标准化厂房“先租后购”的方式,使企业享受到“拎包入住”的便利,更为重要的是,标准化厂房建设有效解决了项目落户的土地瓶颈,使工业园区建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筑巢引凤”,也为企业启动高质量发展“引擎”加足了“燃料”。
如今,米易县正坚持以聚集化方式做强工业,积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和攀枝花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以建设攀西钒钛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为契机,用好用活用足中央、省、市钒钛产业政策和钒钛产业优势,聚焦钒钛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持续推动钒钛和纳米材料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国际化、特色化方向发展。
●现代化的钛白粉包装车间
推进“全时、全龄、全域”,阳光产业焕发勃勃生机
7月的米易,阳光邂逅细雨,安宁湖畔薄雾缭绕,空气沁人心脾。2019年“清凉度假·在米易”(第二季)系列活动如期赴约。
7月6日,乘着“清凉度假·在米易”的东风,米易县举行旅游合作开发签约仪式,与5家省内外旅游企业签订旅游合作开发框架协议,共同促进米易县康养旅游产业发展。来自西安、南京、武汉、重庆、成都等地的10余家旅游企业共聚米易,畅谈对米易感受,交流合作的渠道,为米易康养旅游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近年来,米易县以加快建设“一城三区三基地”为支撑,加快推进“全时、全龄、全域”阳光康养旅游载体建设,积极培育“承千年乡愁·沐米易时光”阳光康养旅游品牌,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川煤疗养中心、省治未病中心米易分中心、北京华方米易颐养中心等阳光康养项目纷纷落户米易,鱼米阳光度假基地、海棠蓝湾自驾营(游)基地等康养旅游新型业态正在培育壮大,正在建设的东方太阳谷、远大美域、米易水街、玫瑰谷、迷昜森林等项目进一步为米易康养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着眼全域康养发展目标和“白天花园,夜晚光都”城市形象,米易县着力将“城市中的公园”升级为“公园中的城市”,对标5A级景区标准,大力实施以花街、花道、花园、花海为重点的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构筑以阳光、运动、休闲、度假、康养为主题的城镇业态支撑,实现了以形筑城、以绿营城、以水润城、以业兴城。
集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法治先进县、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十佳示范城市、全省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行动试点县、全省首批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试点县等多项“含金量”十足的荣誉于一身,米易县以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增强群众幸福感为目的,从细微处入手,在城市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五大高地”建设等方面,实现了从城市到乡村协调发展的崭新局面。
深化改革开放,米易增添发展“底气”
今年6月,米易县政务服务中心推出的掌上办事大厅正式上线运行,群众不用再到政务大厅现场,可直接在手机上办理相关事项。打开手机,登录米易县掌上办事大厅微信公众号,上传资料……
为进一步巩固提升“基础提升年”“全面执行和落实年”工作成效,米易县围绕“措施管用、审批提速、群众满意”目标,持续深化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创优营商环境为目标的“放管服”改革,创新“只进一扇门、一窗全受理、一网可通办、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新模式,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公布“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目录,全面推广“网上办、掌上办”不见面审批,积极探索商事登记和工业项目联审联办,深入优化行政审批、公共服务流程,大幅缩短办事时限,切实提升行政效率,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一流的政务环境。
深化改革为米易县扩大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米易县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省委“251三年行动计划”、市委“四川南向开放门户”等战略格局,不断深化与北京、成都、上海、深圳等发达地区的区域合作,与北京华方、重粮集团、禾丰牧业等知名企业的战略合作,与北京大学、河海大学、省环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与国开行、农发行等金融机构的融资合作,主动对接缅气入攀、成昆复线等项目,积极申创省级经济开发区。
围绕米易“十三五”3000亿重大项目库,米易县紧盯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精心包装储备一批PPP项目,积极参与国家和省级重大投资促进平台活动,切实抓好现代农业、康养旅游、钒钛深加工和光伏高端利用等重大产业化项目的对接引进。“十三五”期间,米易县力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600亿元。
把好的项目“引进来”,让米易产品“走出去”。今年,在四川省首次推出的10大优秀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中,“阳光米易”是攀枝花市唯一登榜的区域公共品牌。根植米易沃土,并不断释放出新的价值内涵,米易县用基础夯实、对标提升,城市扩展、规划提升,创新转型、产业提升,绿色发展、生态提升——“四个提升”赋予“阳光米易”品牌新的内涵。
伴随着米易产品“走出去”的还有米易的城市发展形象。随着整个攀枝花城市品牌推介工作的不断推进,国内外众多游客来到阳光米易,尽享这里的宜人气候、生态环境和幸福时光,为米易高质量发展带来了足够的“底气”。
再吹“冲锋号”,乡村振兴打造“诗画田园”
黑红黄三色描绘出西番村火把广场的热情,彝族同胞在跳动的火苗周围用舞蹈表达喜悦;傈僳风情的舞蹈伴随着音乐永不停歇,傈僳族同胞的美好生活也在这山间跳跃舞动;承载着百年乡愁的田坝村望月楼下,回族同胞在青瓦白墙下用一幅幅画赞颂生活的美好……在米易县更加广阔的田园里,26个民族用勤劳和智慧书写乡村振兴的赞歌。
2017年,米易县提前3年完成25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433户12914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目标任务,脱贫攻坚工作重心由攻坚转为巩固提升。今年,米易县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聚焦“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标准,扎实开展“回头看”“回头帮”,逐项找问题、逐项抓落实、逐项补差距,扎实开展脱贫攻坚感恩奋进“十个一”行动,探索创新“大户带小户、群众一帮一”脱贫攻坚新模式,着力增强脱贫群众自我“造血”能力,全面激发脱贫群众“我要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面对新的脱贫任务,米易县再吹“冲锋号”,以突出抓好1050户5213人凉山籍自发迁居贫困群众的精准脱贫工作为目标,坚决不让任何一名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
脱贫攻坚战的阶段性胜利为米易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米易县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认真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实施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不断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全力把米易打造成为全国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区和示范区,努力走出米易乡村全面振兴的“中国范”。
为进一步深入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乡村振兴的相关精神,今年,米易县针对“五大振兴”提出具体要求:坚持以产业兴旺为核心,突出产业融合和质量兴农,加快推动米易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坚持以生态宜居为关键,突出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切实抓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坚持以生态宜居为关键,突出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切实抓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坚持以乡风文明为保障,突出文化传承和文化振兴,不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迈向新高度;坚持以乡风文明为保障,突出文化传承和文化振兴,不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迈向新高度;坚持以治理有效为基础,突出党的建设和廉政要求,健全完善“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以生活富裕为根本,突出人民中心和共同富裕,扎实办好保障改善民生的各项民生实事。
为不断健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米易县在全市率先为87个村全部选优配强了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党员干部为骨干的“三会”“五员”,注重发挥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支撑作用,大力实施党员干部人才“四千工程”,建立农技协会29个,开办“农民夜校”87所,选聘农技“土专家”56名,培养农村实用人才1500余人,带领村民真正“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走在米易乡村,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正逐步变为现实,禹王宫村、新山村、仙山村等以先行者的姿态,依靠自身优势,深入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村民们发展的思维逐渐转变,积极性日益高涨,村子越来越美,村民越来越富,在秀美的田园风光里演奏出“乡村振兴”的交响乐。
十一是压实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特别是压实派出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帮扶干部责任,确保脱贫攻坚工作顺利推进...
12年前,他走进了绿色军营,用真情和汗水书写着青春。他本人获“优秀士兵”表彰1次,并被联合国授予“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