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杨仕平 本报记者 李国政
荒漠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影响人口最多,风沙危害最重的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成功遏制了荒漠化扩展的趋势,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从黄土高坡到边塞草原,从甘肃宁夏到内蒙新疆,荒漠治理已初见成效,然而高原治荒形势依旧严峻,海拔高、降雨少、气温低、缺氧等因素都让青藏高原的荒漠化治理面临着重大挑战。为此,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西藏生态产业专业委员会因地制宜,引进菌草治荒——“巨菌草”与“绿洲一号”,此菌草具有生长速度快,营养价值高,根系发达,抗旱抗冻等特点,不仅能防风治沙,也能为当地百姓创造经济效益。
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西藏生态产业专业委员会历时一年,投身于高原荒漠化治理,利用菌草治荒,目前已在日喀则市白朗县和拉孜县开展工作,治荒面积达到300余亩,治荒效果显著,有效遏制了当地土地荒漠化扩展的趋势,成功改善了当地的沙化土质结构,治荒的同时,菌草作为高品质牧草,生长快,产量高,适口性好,深受当地农牧民喜爱。
此次公益项目还得到了日喀则市政府、市林业局及各县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各级领导不仅多次实地考察菌草种植情况,给予专委会可实施性意见,还利用宣传活动向农牧民推广菌草知识及种植技术,大力推动专委会的菌草种植工作,他们表示:专委会的菌草治荒不仅带来了生态效益,也为农牧民带来了经济效益,解决荒漠化问题的同时一定程度的解决了“三农”问题,对专委会的工作十分认可。
6月17日,第2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纪念大会暨荒漠化防治国际研讨会在呼和浩特正式举行,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西藏生态产业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刘礼受邀参加,学习和交流不同地区不同形式的荒漠化治理工作。6月18日,第十七届国际菌草产业发展研讨会暨院士专家论坛在福建正式举行,专委会名誉主任尕藏才旦受邀参加并发表演讲,与联合国官员一起探讨菌草在荒漠化治理中的新突破。
目前,专委会的荒漠化治理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改善荒漠化土地生态环境,减少荒漠化地区的贫困,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专委会的理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青藏高原也能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有机统一,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在陕北矿业柠条塔公司,我们见到了这位身体略显单薄的全国优秀大学生---宋涛。言语间得知,他现在担任柠...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该公司党委根据陕北矿业主题教育工作文件精神,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