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要克服的绝不仅仅是“手”的问题,更重要、更关键的还是“心”的问题,是观念和精神境界的问题。画家也绝不能仅仅“就画论画”,而应是“知人论画”。
6月29日,由中央美院中国现当代美术文献研究中心作为学术指导单位、北京智音慧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办、时代鉴藏(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照见——李厚贤意象对话水墨展”亮相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现场嘉宾、媒体、收藏家、艺术爱好者及全体工作人员等百余人济济一堂,气氛热烈。
开幕式致辞:
展览开幕式上,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卢禹舜,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原副主任、《美术》杂志原主编王仲,荣宝斋副总经理、荣宝斋画院院长唐辉先后致辞,中国国家画院浙江临安创作基地主任、中国著名心理学教育学者李厚贤致答谢词。开幕式由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副所长王跃奎主持。
本次画展,是李厚贤继在家乡和英伦两次画展之后的第三次个人作品展,共展出李厚贤二百余幅精品力作,涵盖了照见——意向对话水墨作品,中国水墨在英国的西方表达,马来西亚吉隆坡创作作品,写生作品四大系列。全面展示了他近年来学术创作水平和艺术探索心路历程。此外,还有李厚贤两个儿子李佳南,李佳鸿的艺术作品助展,既能体现艺术的传承,更是父子间幸福的交流与互动。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卢禹舜谈到:厚贤的绘画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有思想、有感受的,并且是观念先行的。这使得厚贤的绘画在灵性和精神层面更耐品,更有深度。我们看,不论是他以中国的笔墨意趣吸收西方绘画中光、色、影的表现手法,包括借用一些西方现代绘画构成的元素,所表达出的一种东方文化视阈中的“异国情调”,也就是他的“伦敦印象”系列,还是他的以环保、现代人心理反思等题材为内容的紧贴现实、紧扣时代、贴近人的生存状态的一系列现实主义作品,都包含着一种宏阔开放的文化视野,一种对大众的幸福福祉的体察和关注,一种对人类和平、天地万物平等和谐、共融共生的呼唤。
展览开幕式后举行了照见——李厚贤意象对话水墨艺术展研讨会,研讨会由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副所长陈明主持,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于文江,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原副主任、《美术》杂志原主编王仲,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美院科研处处长于洋,北京服装学院特聘硕士生导师鞠占圃,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北兰亭艺术中心主任乙庄,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副所长王跃奎,中央美院客座教授、清华美院书画高研班导师陈一耕,《中国美术报》社副社长、副总编辑金新,荷兰阿姆斯特丹BAO艺术机构艺术总监万军,本次展览策展人、北京广彩瓷博物馆馆长、一耕美术馆执行馆长邢之参加了此次研讨会。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对李厚贤的意向对话水墨艺术作了全方位的理论解析,充分肯定李厚贤在艺术上取得的丰硕成果。
李厚贤从事心理学教育工作20多年,致力于将现代心理学融入到中国画创作当中,发挥艺术的疗愈唤醒功能,从中汲取自我观照、内省、觉察、积极向上的力量。照见自我,照见自然,照见天地,照见未来。以艺术抚慰心灵、启迪心智、开拓人生、以画养人、以画渡人、以画启智,服务人们的现代生活。
在画展中,李厚贤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作品,他把几千年的传统中国画印章用二维码形式加入到中国画中。
三个首创:
1、首创二维码以印章形式成功植入中国画中,打通了中国画几千年传统和现代科技之间的桥梁,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今天你可能觉得没什么,就象当年第一个发明用石头刻章的人,也只是一个创意,几千年下来人们觉得天经地义一样的合理。今天二维码印章的延生植入到中国画中,等再过几百年几千年之后看,也许觉得有它是那么的合理,这只是需要时间习惯而已。
其实他就象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二维码印章只要你扫一扫,它可以呈现作者名字简历,图片,音乐,影视,元宇宙等等现代科学技术的一切可能的多媒体形成。
2、首创为画专门配制引导音乐:打通了内视觉和内听觉与画境共存的桥梁
( 内视觉和内听觉:心理学上称为是视觉和听觉的内在展现形式,比如:现在让你在脑海中浮现出一片辽阔的海洋,你是可以的,再听到海浪的声音,你也是可以的,这就是启动了你的内视觉和内听觉,用想象把它呈现出来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功能),由精美的画作加上唯美的音乐共同的互相辉映下形成了新的艺术形式:这就是:沉浸交互式多感官艺术"由于音乐中有作者专门配制的读画引导内容,李厚贤把他称为:沉浸式境入艺术。是他运用心理学独特创立的一种冥想式欣赏画作的形式。3、把心理学意象对话技术植入中国画中。
一位心理学者画的画 用丹青勾勒世间百态。(来源:新浪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