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物探最大三维工程测量施工破解“城市迷宫”

2025-05-14 13:09:48
  
1366次阅读

  5月的川西坝子,成都平原的油菜花田深处,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勘探攻坚战正在上演。在丹棱县双桥镇的阡陌间,50岁出头的测量工韩伍泉手持GPS设备,在30度以上的高温下反复校准坐标数据,与远处轰鸣的联合收割机共同谱写着特殊的劳动交响曲——这正是西南物探眉山-邛崃三维项目冲刺5月中旬开炮采集的生动注脚。

  立体测绘破解“城市迷宫”

  作为西南物探分公司本年度川渝地区最大三维物探工程,该项目覆盖成都、眉山等4市13区县3500平方公里复杂地形,需穿越6个区县密集城镇群。面对89%井炮禁入区、星罗棋布的经济作物区及地下管网的“三维迷宫”,测量工程中心创新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测量体系,展现“测量尖兵”的智慧。

  技术团队通过“北斗+奥维建模”技术实现卫星定位与三维地图的精准叠加,成功规避地下管网风险;将1900平方公里核心区细分为1500个智能网格单元,实施“一格一策”动态调整;建立实时数据共享平台,使井炮与震源方案切换与定井加井响应时间压缩至24小时内。“有时同一测线要反复测绘4、5次才能确定最佳方案。”测量组长李刚成天盯着奥维地图和井位分布图,在不断的电话铃声中处理野外施工中遇到的问题。野外测量作业人员需综合考量地质结构、安全半径等多项参数,见缝插针的定井。韩伍泉笑称,在砾石区和经济作物带定井如同完成"微雕艺术",必须下足功夫。

  攻坚突击队与时间赛跑

  项目集结西南物探四支物探队及测量工程中心精锐力量,项目组建的超百人测量流动站,刷新了测量工程中心近年来流动站最多的历史数据。在双桥镇测线,由“测量老将”组成的突击队正攻克特殊挑战——单条测线需穿越3个行政村、2个物流园区及在建工地。这些平均年龄超50岁的技术人员,每天凌晨5点过便开启“错峰作战”,利用清晨黄金时段完成震源复测、移井定位等关键工序。

  “我们不仅要和时间赛跑,更要盯紧每个时间节点。”项目施工负责人毛伟的手机实时刷新着气象数据。正值春夏交替,作物换季的时节,项目加派人手,对前期完成的钻井点位进行百分百复测,为即将开启的采集作业做好准备。面对持续高温,团队采取“两班轮动+高温休整”机制,在保障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已完成数万个激发点和接收点的精准测量。随着工作量稳定持续的攀升,这支勘探铁军正向着5月中旬开炮采集的节点发起最后冲刺。 (唐波摄影报道)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