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既白 ——赖少其与长三角美术事业

2024-04-30 09:57:07
  
8101次阅读

  程 明

  ▲ 1953年,黄宾虹将《画学篇》手札赠予赖少其,对赖少其书画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图为《画学篇》局部。

  赖少其(1915年—2000年)是中国现当代著名版画家、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作家和诗人,也是文艺工作的优秀组织者与领导者。新中国成立之后,赖少其先后在江苏、上海、安徽组织开展文艺工作,并与浙江的艺术机构和美术名家密切交往。20世纪50年代开始,他创作了多件与长三角地区有关的书画作品,留下一批珍贵的美术遗产。

  为纪念华东(上海市)美术家协会成立70周年,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与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上海中国画院近日合作举办“东方既白——赖少其与长三角美术事业作品文献展”,于2024年4月至7月先后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和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等地展出。展览系统梳理并呈现了赖少其与长三角地区的机构创建、文化工作、活动开展、研究出版、艺术创作、作品收藏、名家交游等有关的书画作品及历史文献,再现他与长三角地区美术事业的深厚情缘。

  风至江宁——赖少其与江苏(1949年—1951年)

  1949年4月至8月,赖少其赴北京参加“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参与并见证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等团体组织的诞生,并被选为文联和美协的全国委员会委员。11月,他参与组建了新中国初期最早的市级文艺机构之一——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南京分会。1950年初,赖少其任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同年6月,被补选为市文联主席,负责南京文艺界工作。在宁期间,他贯彻新中国的文艺方针和政策,组织开展丰富的文艺活动。同时,他尊重、团结艺术家,帮助傅抱石,与陈之佛、林散之、高二适、亚明、钱松喦、宋文治、康平等江苏书画名家交往密切,体现了一名文艺工作组织者的优秀品质和良好作风。

  星耀海上——赖少其与上海(1951年—1959年)

  1951年11月,赖少其被推选为华东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华东文联”)筹备委员会委员。次年4月,赖少其担任华东局文艺工作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及副主席、华东文联筹备委员会秘书长,负责华东文联的筹备和华东及上海美术界的领导工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极为困难的条件下,赖少其筹建了华东文联、华东(上海市)美协、上海美术馆、上海中国画院等多家美术专业机构。同时,他组织开展了多场国内外艺术交流展览和活动,推动了海派美术对外影响的扩大和国内外艺术在华东地区的传播。

  赖少其坚持党的文艺政策,尊重、团结和保护潘天寿、林风眠、吴湖帆、贺天健、唐云、谢稚柳等人,邀请并吸纳黄宾虹、傅抱石、王个簃等华东地区百余位书画名家加入华东美协或进入上海中国画院,凝聚成美术创作的一支“南方劲旅”,为海派艺术及当代中国画的传承发展蓄积了大量优秀的创作人才。

  上海时期的赖少其一边做好文化工作,一边坚持艺术创作。他在众多书画名家的影响下,从研习陈老莲花鸟画入手,开始了中国画的创作。彼时,赖少其常到上海城郊采风写生,并到农村体验生活,用画笔讴歌上海的自然风光、农村新貌和工农业生产,创作了约百件饱含人文关怀和生活气息的版画、中国画、油画、水彩(粉)画作品。同时,出于美术工作的需要,赖少其认识到“书画同源”的重要性,着手系统临习二王书法并深入研究金农、黄宾虹等名家书画,这对赖少其书画风格的形成至关重要。

  旗展徽皖——赖少其与安徽(1959年—1986年)

  1959年,赖少其调任安徽。他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展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他先后组建了安徽省美协、书协、作协等专业机构,并组织安徽中青年版画家研究明清徽派版画,合作创作了一批极具时代精神和艺术特色的大幅套色版画。此后,这批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产生广泛影响,被李桦、古元等人称为“新徽派版画”而享誉版画界,使安徽一跃成为全国版画创作的重要省份。

  赖少其诗、书、画、印兼修,他注重继承和弘扬新安画派、邓石如等安徽书画篆刻艺术,同时旁涉百家。居皖27年,坚持“师古人兼师造化”,游走于江淮大地,屡上黄山写生,创作了大批表现黄山自然风貌和独特神韵的中国画作品。他将中国画传统水墨、书法艺术及木刻版画镌印特点相融合,成自家面貌。赖少其在皖期间的创作实践,为其晚年融汇中西,实行“丙寅变法”奠定了扎实基础。同时,他关心美术人才和基层创作群体,培养了大批艺术家,提升了安徽美术队伍的创作水平,带动了安徽书画艺术的繁荣。

  情系之江——赖少其与浙江(1953年—2000年)

  赖少其还与晚年居于杭州的黄宾虹以及西泠印社、中国美术学院等浙江的艺术家和机构关系密切,与他们广泛地交流并留下大批艺术珍品。

  赖少其1981年为黄宾虹故居撰联“钦治学维勤,仰画风独创”,对黄宾虹的崇尚可见一斑。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赖少其撰写《读黄宾虹论渐江》《从黄宾虹先生“雁荡纪游”想起》等多篇研究和推介黄宾虹艺术的学术文章;他还向时任浙江省领导提议修复黄宾虹故居,并为黄宾虹大批作品入藏浙江省博物馆做了大量工作。1986年,赖少其积极筹备黄宾虹研究会,与李可染、张仃、林散之、王伯敏、王贵忱等40余位黄宾虹弟子和研究者先后召开三次年会,活动后编辑出版了三本论文集,有力推动了黄宾虹艺术的研究。

  赖少其擅长书法篆刻,1979年被推选为西泠印社第二届理事,他应邀为该社孤山社址题写“石交亭”亭额,还创新表现手法,多次创作与西泠印社有关的中国画作品。他与沙孟海、赵朴初、饶宗颐、王个簃、潘天寿、方介堪、钱君匋等西泠印社众多名家广泛地交流,结下深厚的翰墨情谊。此外,赖少其还创作了多件书画作品留藏浙江。

  鲁迅在1936年致赖少其的信中写道:“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赖少其一生以此为座右铭。他旷达乐观,勇于直面困难,早年的革命历程和艰难逆境锻造了其高尚品格、豪迈气概和宽博胸襟。他眼光独到且具远见卓识,每到一地都能敏锐地发现并抓住当地文化的闪光点,进而研究、继承、宣传、推广。他博观约取,借古开新,将诗书画印等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版画、油画熔于一炉,同时观照自我,开创新的艺术风貌。他宅心仁厚、以诚待人,帮助黄宾虹、保护林风眠、提携傅抱石,促使吴湖帆与贺天健握手言欢,团结大批艺术家,营造了良好的艺术氛围,同时也拓宽了自己的艺术视野。赖少其人品艺格的形成,美学思想与书画风格的锤炼,以及在长三角地区文艺工作的有效开展正得益于此。希望此次展览能够为当代艺术创作和文化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作者为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副馆长)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