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土生土长吃小米长大的陕北人,在建党百年的特殊时期,第一次正式到圣地延安采访,镜头对着包(头)西(安)铁路宝塔山隧道及延安第一长隧新九燕山隧道,满腔激动的不停按着快门。
心情的激动,源于自己对包西铁路及筑路建设者的特殊渊源。包西铁路于2007年11月25日开工,2010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我是2009年9月正式走出陕北窑洞,乘坐火车到古都咸阳求学。包西铁路未通车前,从陕北绥德到咸阳乘坐火车不仅一票难求,而且需要在火车上颠簸近12个小时。通车后,通行列车车次由原有的1天2次,大幅增加至1天近20次,最快仅需6小时20分,时间缩短近一倍,为陕北人的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
2013年大学毕业,原本是师范生的我,本着仗剑走天涯的豪迈,毅然加入志在四方、转战南北的铁建大家庭,正式成为中铁二十一局三公司的一员。入职培训结束,服从组织安排,我独自踏足雪域高原,成为拉(萨)日(喀则)铁路筑路团队的一分子。
有缘千里来相会。从我的出生地到工作单位驻地,恰恰是千里之遥。从单位驻地到我参加工作的施工一线,距离远达1800多公里。令人吃惊的是在拉日铁路建设的团队竟然就是刚刚在陕北修建完包西铁路的筑路团队。千里之外能与在自己家乡建设奉献的团队会师,这也算得上是奇缘了。
因为我是陕北人,因为他们刚在陕北奋战了3年,彼此间平添了不少熟悉感,刚刚参加工作的我与这些同事们丝毫不需要过多磨合就融为一体了。朝夕相处下,自己对包西铁路的建设事迹也渐渐耳熟能详,悄然间自己身上竟也烙上了“包西人”印记。
因为包西铁路,我与筑路单位结缘,成为了志在四方的筑路人。“离别天山千里雪,但见那东海万顷浪,才听塞外牛羊叫,又闻那个江南稻花儿香”。参加工作8年,我先后从西藏转战到甘肃、陕西,自己也从陕北人,成为了“包西人”、“拉日人”、“雁白人”。
志在四方、艰苦奋斗,大地描彩虹。播撒血汗,迎着风雨,牵来巨龙。曾经,筑路人在我的家乡埋头苦干,改变了原有的落后交通,带来了现今的飞速发展。饮水思源,爱心传递,现如今我也成为了建设一方、造福一方的筑路人。(郝正荣)
23
河南能源鹤煤三矿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建国大业》红色影片
为把党史学习教育引向深入,更好地回顾新中国和共产党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感受老一辈共产党员的革命情怀,加强党员的党性和党史教育,3月26日上午,河南能源集团鹤煤公司三矿党委组织60余名机关科室、基层区队党员干部在四楼会议室集中观看了红色影片《建国大业》,对党员干部进行了一次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
该部影片主要以重庆谈判到建国前夕为背景,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依次展现了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定都北平,政治协商及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开国大典等具有重大历史的事件。赞颂了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用青春、激情和奋斗,救亡图存、力图改写历史的伟大壮举,并清晰地展现中国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必然性、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使命。
通过观看影片,大家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使广大党员干部更加深刻地看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为了赢得民族独立、民族自强的所走过的艰苦之路。
“是老一辈革命家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黑暗、迎来了新的生活,我要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以学习党史为契机,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以昂扬饱满的工作精神、奋发有为的工作态度,多出煤,出好煤,以实际行动为建党100周年献礼。”观看结束后,该矿采一队队长魏海路这样表示说。
“再次重温《建国大业》这部电影,很多镜头让我心潮澎湃。作为一名党员,我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记老一辈革命家的付出,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留下的巨大精神财富,我将爱国热忱转化为工作的动力,追随先辈们的足迹,不断锐意进取,认真学好党史。”该矿煤二队党支部书记吕曙光在观看过后这样动情的说。(杨建美 许宏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