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就是人才驱动,人才优势就是发展优势。近年来,通维工区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再创新,再发力,持续贯彻落实公司“17133”全序列人才成长管理模式,不断加大对年轻、高学历人才的培养及任用。在推进高技能人才建设上迈出新步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
聚焦“育”,搭平台提素能
通维工区按照“因材施教、因需施教”的培养思路,外鉴优秀经验、内研客观实际,一方面,以打造“一专多能型”复合人才为主线,实施“学思大讲堂”、“12423班组建设特色管理模式”,提高全员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广泛运用轮岗作业、师带徒、职业鉴定、对标学习、双述培养“五项抓手”,提升职工整体业务能力。
在“练兵”方面,该工区大力兴办职工技能大赛、公文比武等竞技活动,推选职工参加行业竞赛,以赛代练,以赛代培,助力人才成长突破。几年来,共培养出获得“三秦杯”荣誉获得者4名,同时先后评选出创客能手3名、技师2名、银牌班组长1名以及“陕煤工匠”1名。工区职工取得初、中、高级技能等级的人员占比分别为52%、21%、27%。其中,职工李波参加“三秦杯”获得监测监控二等奖,班长朱敏荣获“银牌班组长”荣誉称号、赵磊在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二等奖,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瓦检员李正正在2022年公司举办的岗位描述中勇摘桂冠。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如今,这支高素质、年轻化的职工队伍已然成为了工区的最亮特色、最大优势、最强竞争力。
突出“能”,拓渠道促发展
人才如桨,唯有会当击水,方能撑帆远航。
为优化人才培养环境建设,通维工区紧随公司构建的“公司+区队+班组”的三级培训机制,打造高技能人才的实战平台,坚持党建带工建、带团建,总和今年三季度,累计开展各类劳动竞赛8次、岗位练兵2次、技能比武2次、对标学习3次,有效发挥党员带头作用,推动工区职工业务技能提升。畅通高潜力人才的实践通道,深化青年后备人才选拔培养工作,采取线上+线下的形式,通过组织微课、轮岗培训等方式,让业务能力强、业绩突出的青年骨干人才尽快脱颖而出。实现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良性循环。
注重“绩”,凭贡献定薪酬
通维工区按照公司三项机制改革要求,在工区内部大力选拔有专业能力、专业精神,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技术骨干,建立了“人岗匹配、劳得相符”的精准差异化薪酬分配机制,营造出“人人都想争创优”的良好局面。
长期以来,始终把激发职工的技术创新热情、保持班组的技术创新活力作为人才建设的首要工作来抓,打造出一支善于学习、技术精湛、勇于创新的务实型职工团队。上半年累计上报创新项目30余项,制作模型6个,不仅满足了项目生产经营工作的需要,同时也有效地搭建了职工个人事业提升的平台。
自“差异化”薪酬分配机制实施以来,大大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将薪酬分配向能力强、贡献多、业绩好的职工倾斜,让职工收入“能增能减”,进而发挥出人才的最大效能。
下一步,通维工区将持续推进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紧紧抓住“人才”这一关键,全力做好选才、育才、用才工作,打造人才发展新高地,助推公司从优秀走向卓越。(柠条塔矿业:张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