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能建建筑集团正宁百万项目总工易利君
九月的西北,秋风吹散残存的暑气,带来阵阵寒意。早上六点半,晨光熹微,华能正宁2×1000兆瓦调峰煤电项目负责人易利君已经身着工作服,头戴安全帽,前往施工现场展开日常巡查。“每天早上到现场转一转看一看,才能做到心中有数,马上要召开二十大了,更要谨慎,出不得一点差错。”易利君说。
作为党员,他听从组织和公司安排,从合肥远赴千里之外的甘肃庆阳,投身国家“十四五”首个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基地——甘肃陇东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基地建设中。作为项目负责人,他在工作中以技术提工艺水准,抓经营增项目效益,强管理促工程质量,防风险保建设安全,不负信任,勇迎挑战,踔厉奋发扎根项目一线,弘毅不凡书写实干人生。
技术应用,提升工艺水准
华能正宁2×1000兆瓦调峰煤电项目作为陇东能源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将对周边煤炭资源进行就地转化,减少常规火车或汽车运煤造成的污染,实现煤电一体化。“要想在项目建设中践行好绿色发展理念,发挥好电厂在整个能源基地中的调峰作用,没有技术的加持是不行的。”易利君深谙这个道理。
在项目所承接的1号机组的建设过程中,易利君带领项目技术管理人员以实施策划为导向,以全面技术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转为基础,通过不断学习、推广、落实技术管理,把技术管理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以过程优质保工程整体优质,全面落实对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努力提高工程建设技术管理水平。
开源节流,降成本增效益
为了提高项目经营管理水平,易利君要求项目部常态化召开经营管理研讨会,聚力“抓内控、抓延伸、抓索赔”。针对施工图预算,大型机械管理、分包签证不及时等经营短板,实采取分包签证月月结,“三量”对比月月会,农民工工资管控“一人一档”,大型机械管控“线上+线下”联动等举措,切实推进专业实体化等经营“精细化”管控措施。同时,易利君还提出项目部要做好基础台账,确保数据精准传递,激发项目经营管理潜力,真正做到索赔有力,量控有据,“入出”明细,数据有力,经营有序的项目经营管理格局。
今年5月,项目合同科反映业主方将现场管道建筑的单价包含到管道安装报价中,了解情况后,易利君一边督促项目跟循环水管道施工队伍谈土方价格、回填砂、阀门井施工价格,一边寻找研究其他土建标段合同,发现土建标段合同上的施工范围内也有工业水管道建筑、厂区生活给排水。经过多方多次协商,最终业主同意由土建单位承担这部分施工任务,成功为项目节省了成本。
强化管理,推动质量为先
质量管理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早在项目策划阶段,易利君就强调要确立质量目标,明确质量要求,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审核要加强,施工交底不能少,施工材料必须严格把关,计量器具得定期检定校验,质量管理一定要做细做实。”
在当前的项目实施过程中,易利君高度重视施工工艺的过程质量控制,通过质量管理人员现场旁站检查,试验测量等方法严格进行质量把关,对发现的问题采取闭环管理。除此之外,他还重点关注对隐蔽验收的管理,督促项目质量部门严格按照相关规程规范对施工工序的交接进行把控,质量验收资料的审核,试验报告的核准。
在9月份质量月活动中,易利君带头支持,积极动员,主动参与,促进项目形成良好的质量月活动氛围。“我做一天质检员”活动中,他利用一天时间对现场作业面进行监督检查,在质量培训中,易利君就质量管理工作开展以及质量重点控制项目进行贯彻学习,并重点关注技术质量管理的策划以及质量缺陷的闭环管理,着力从思想意识上提升项目部技术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从工作行动中推动技术管理人员落实公司“规范施工,一次成优”的质量文化理念。
防范风险,牢记安全第一
安全生产关系性命安危,关系企业信誉。易利君作为项目负责人始终牢记安全第一责任人身份,绷紧心中安全这根弦。在当前二十大即将召开的关键时期,项目部多维度加强安全管理,积极发挥“四个体系”责任作用。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补充疫情防控物质储备,建立常态化疫情监测和预警机制;加强生产组织和技术保障,科学合理的安排工序,有序组织生产,强化技术方案的落地,严禁赶工期、超能力组织生产;严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规则和厂区交通安全相关规定,切实做好交通安全培训教育,确保交通安全。
他带头落实领导带班制度,每日深入现场进行隐患排查和治理并进行记录,对带班期间安全工作负责。及时纠正现场各类违章作业,针对带班期现场安全生产情况作出合理的布置安排,协调解决存在的安全问题。面对9月施工现场多雾天气,易利君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及时在工作群内预警通知,提醒一定要安全施工,必要时停止吊装作业,杜绝侥幸心理,严防事故发生。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刚刚步入不惑之年的易利君表示:“工作确实难,事情确实多,但我这个年纪正是奋斗的好时候,公司派我来,有压力但更有动力,有幸参与陇东能源基地建设,我一定全力以赴。”由于长期在外,无法陪在家人身边,易利君只能每晚通过视频跟家人谈谈心、辅导孩子作业。但他始终认为,只有把工作做实做好,把项目建设好,才能对得起家人背后的默默付出,对得起公司的信任,对得起组织的培养,对得起自己作为一名电建人的使命与初心。(佘静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