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大大小小的坝上晒着金灿灿的谷子,老乡们沉浸在秋的丰收喜悦里,好似今年的酷暑不过是一场焦灼的梦。
但重庆的秋依然火热。大猫坪的生产区里,我背着空呼走来走去监督安全,汗水顺着背心流到裤腰。站内检修设备,作业区维修班的兄弟伙在我面前忙碌着,一身的红工衣在阳光下像招展的旗帜,忙出火烧天的温度。汪二哥摔了把汗在地上,他的背已汪出一池盐花。
哪怕月渐圆,“秋老虎”余威猛烈。双鬓都白完了的徐庆华,觉得自己的好脾气快要被这老天消磨殆尽。他原以为熬过酷热的7、8月,天气会翻盘向下,大猫坪中心站的停气检修会变得清爽一点。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要整完9口井的工艺改造,还有那么多的治理。你说咋个搞?我们维修班可没几个人。”老徐嘶哑着嗓子在电话里“抱怨”,每一个字都吐得艰难。
自万州净化厂开始停产达标建设后,万州作业区的维修工作已跟着进入了争先恐后的“赛场”。没有停止的理由,只能向前冲。“一定要在国庆前把整改工作保质保量的做完。”守在现场的负责人老徐情绪上有点火烧火燎。
时近国庆,上午的山头还有点风。这个时候,大家的干劲激情满满,尽管修阀门、洗阻火器、阀室沉降隐患治理等各类问题胀得维修大表让人眼痛,和那针一般的阳光相似,铺天盖地,带着点对决的意思。
站场像伐木的工地,叮叮当当响在各个区域。在晕眩的紫外线中,成哥和他的班员们不知道淌了多少汗,反正一身白花花的盐,或蹲或站或躺下,在每个阀门、管子前硬是凹出秋里不一样的风景。
“成哥,安逸喔,大白天就躺下。”在班友的调笑中,眯着眼半仰起身子的徐成露出憨厚的笑容,“我的背都要煎熟了,闻到香喷喷的肉味没?”正在注脂的秦从贵抹把脸上的汗,“哪有肉香,汗水味差不多。”
和蝉鸣的时间接近,话语声笑声瞬间蒸发在空气里,更多的是沉默与叮当的声音。地面反射着热弧,拉长了今年秋的生命线,天气预报里看不到一滴蓝汪汪的雨珠。
“来来来,吃西瓜,喝瓶藿香正气水。”老徐吆喝着,面前摆了一排的清凉饮品。维修班的人都跟着老徐干了二十几年,全是他的兄弟。这样的天气干活路,他是不遗余力地又当指挥又搞后勤,生怕哪一个中暑。
每天周而复始,太阳坚持从山的这头滑到那头,连续25天,带着白晃晃的刺从不歇气。老何吃了饭找个有树荫的地方坐下,生产区到寝室只有200米远。“不想动了,就在这眯一会,我好早点开工。”秒睡的老何抱着管子的“考拉”形象红在了作业区的群里,疲惫的他还啥都不知道。
寂静的站里,没有风的打扰。他们都累得各自找个放松的姿势躺下,疲倦的脸上泛着古铜色的光泽。这些被岁月侵蚀的石油人,就像一棵棵挺直的云松,可以衰老可以伤痛,但不会,在最需要的时候认输。
这一年重庆有多不易,高温、干旱、山火、疫情,硬是激出了川军后人抱团作战、敢与天斗的血性。根扎三峡库区的采气人何尝不是如此,春防堵来夏抗旱,秋忙检修冬御雪。就像忙不完的庄稼人,一生一世躬耕于责任地,年复一年,除着一茬茬的野草和荆棘,最终让丰收的谷穗沉甸甸填满时空的记忆。
“吃饭了了,同志们。”站长姚建招呼着我们。这天,大猫坪山上的月特别圆,还泛着淡淡桂花的香。国庆放7天假,维修班已不会来,一切等着节后进入冲刺阶段。
我们都是平凡的采气人,在最偏僻的山里,在远离家人孤单的井站上,不惧不退征服每一个困难,遥看万家灯火,为守好每一座城的温暖而努力,以践行奉献能源的誓言向祖国致敬!(重庆气矿 曹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