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爱岗敬业的马鞍山八十六医院职工群体
“总务科您好,新门诊楼的卫生间堵了,请尽快叫师傅过来处理一下……”“老住院楼内三科突然断电了,请总务科安排人过来看看怎么回事儿……”每天,马鞍山八十六医院的每个角落都是与总务科职工的身影息息相关。
部队一些医院转隶中国融通医疗健康公司后,许多原部队的职工也随之转隶过来。马鞍山八十六医院现在就有在职职工11人,退休返聘职工6人。他们立足本职、听从指挥、服从命令,以高效、积极、迅速的行动,践行“医护人员的阵地在哪里,我们的后勤保障就在哪里”的服务宗旨,默默无闻为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撑起遮风挡雨的“保护伞”,成为医务人员及患者衣食住行的“大管家”。
总务科的工作覆盖面琐碎、场景复杂、工种繁多,如何让白衣战士治病救人无后顾之忧,考验着总务团队的智慧。他们群策群力,通过各种渠道保障医院物资供应充足;24小时随叫随到,保障全院水、暖、电正常运转;严格按照院感工作要求对全院办公区域、住院病区、电梯轿厢等重点区域进行消毒灭菌;做好医院生活垃圾的转运与处理……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毫无怨言地坚守在繁琐的工作岗位上,为全院干部职工提供最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服务。
负责医院基建工作的总务科助理员武松,是半路出家的“行家”。基建工作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医院基建工程覆盖专业多,系统复杂,项目的立项、实施常常涉及多部门的协调配合,加上场地空间有限、工期时间紧,改造难度不小,武松就与基建科其它人员一起克服各种困难,高质量、高标准完成项目建设。 也正是在一次次工程项目的管理过程中,他练就了“十八般武艺”:不仅有建筑专业素养和工程管理实践经验,还懂得医疗工作流程,了解临床科室需求,熟悉新技术、新材料和医疗设备……老住院大楼改造,时间紧、任务重,他就加班加点工作,攻坚克难圆满完成各项任务,通过落实项目负责人制、工程巡视制度和工程项目例会制度,加强设计、造价管理,定期在后勤工作例会上汇报在建项目工程进度等多种项目管理措施,优化基建项目管理工作机制,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
潘忠新,他是马鞍山八十六医院医保办一名普通职工,还有不到一年时间他就要退休了,但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做人,兢兢业业做事,时刻践行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宗旨,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争先创优,发挥模范作用。家住当涂县太白镇的王大爷,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一天来院就诊交费刷医保卡时收费人员发现医保卡提示异地备案过期无法继续操作,告知其情况,只能付现金,当时老人身上没带钱,药已吃完又不能停,卡却不好用了,火急火燎来到医院医保办求助。潘忠新热心接待,安抚老人坐下,了解情况后,联系医保局信息管理科查询原因,原来老人是芜湖市的退休工人,已经在参保地芜湖异地备案到当涂,但备案期已过,需要重新备案才可以使用医保卡。但老人腿脚不方便,子女又在外地打工,十分不便。潘忠新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从网上查询到芜湖医保中心电话,联系沟通工作人员,把情况介绍后,工作人员表示协助配合并互相加了微信,第二天老人带全资料后,潘忠新在线上实时远程办案解决问题。重新异地备案后,老人成功刷医保卡配到了药品,走时又来到了医保办表示感谢,潘忠新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老人家多保重身体,回去路上走好,以后不好刷卡报销就来找我们……”像这样的故事,发生在潘忠新身上还有很多。(伍瑜、伍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