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柱_企业报道艺术官网

用户名: 密码:
首 页   艺术简介  社会活动   作品展示   艺术资讯   获奖著作  留 言

宋国柱
推荐文章
最新上传作品
联系艺术家
本官方网站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均由艺术家本人或其合法继承人提供并认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授权我公司通过企业报道发布。涉及版权等事宜请联系我们。
责任编辑:苏启瑞    客服专员:赵薇
客服电话:01068701669
浏览量:18832

试读宋国柱先生的铜砚盒新作

  读铜刻艺术家宋国柱先生(自号老神)铜砚盒新作“闲却老神一双手......”让我为之一振,不禁拍案叫绝---神来之作!
  此作,书画印皆全俱佳,浑然一体、相得益彰。“闲却老神一双手”的那种创作激情,铁笔刀锋纵横披靡的创作状态、一气呵成的盎然秋趣,一并重现跃然铜上。
  “ 闲却老神一双手铁笔刻出田野趣癸巳秋 国柱 宋(印)”。从文字内容上看表达了先生有日未得其兴,刻画秋趣跃跃欲试的创作激情。从艺术效果上看,是一幅绝佳的书法作品。除“闲”为行书外,其余全是字法标准、结构严谨的草书。章法上,大小疏密流畅自然、穿插挪让错落有致。如“神”下留白,“刻”“野”取横势的穿插,“老神”、“一双”、“出田”地组合,“铁笔”的严谨,“刻”“趣”的率意,无不流露出作者深厚的书法修养和移植到刻铜上娴熟地驾驭能力。
  工写兼备的刻铜画面更是把秋趣表现得淋漓尽致。寥寥四笔大写意的麦叶出于兰(花)而胜于兰。沉着老辣的画法与娴熟生涩的刀法结合得如此完美,把秋天的麦叶表现得惟妙惟肖,并与刻画得细致入微、轻盈灵动的工笔螳螂形成鲜明对比。那一束晶莹剔透似乎触手可及的麦穗既把麦叶、螳螂联系起来又强花了画的纵势,以与右侧书法相呼应。
  最为精彩的是几乎贯穿整个画面的那一笔麦叶,它正好穿过右上到左下对角线的黄金分割位,插入款识直逼“铁笔”戛然而止。有力的垂露在刀法上与麦穗遥相呼应,是书中之画。而侵入画区的“国柱”、朱文小印“宋”则是画中之书,这一组合十分生动自然地成为平衡和协调画面的点睛之笔。这一笔是联系右书左画的神经、纽带,也是这一笔才使铜砚中间大片空白疏而不漏。如果说整个铜砚作是神来之作,那么这浓重的一抹麦叶就可谓是神来之笔。
  期待老神有更多的神来之作问世。   我与宋国柱先生是未曾谋面的博友。之前,我曾在其博客文中见铜砚盒拓片十篇连载。十品件件精到可爱,为方便欣赏,便辑成“宋国柱先生铜砚盒拓片十品”于我的另一博客《袖珍书斋》中。虽常翻阅,然毕竟是拓片总有隔靴挠痒之感,未尽其兴。见先生如此高水平的铜砚新作照片,我异常亢奋,总想说几句,而我的铜砚知识不多,至于刻铜砚更是门外汉,唯恐贻笑大方,几次欲行又止。今终于按捺不住冲动,胡言乱语了一通。因没请教宋先生,只是看图说话,主观臆断成分居多,难免有偏颇之处和过度解读之嫌。如画中那叶子与果实,先生所表达的是否麦子我就拿不准,闹出指鹿为马的笑话亦未可知。而我之所见,它就是“麦叶”、“麦穗”,所说“试读”就是写我之所见,我之感受。我以为,见仁见智正是艺术作品的魅力所在。、(陈一兵)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微信